今年以來,房縣錨定省委關于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決策部署,圍繞市委對房縣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縣的定位,全力打好能力作風建設“主動仗”,以踔厲奮發的姿態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房縣嶄新篇章。上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聚焦招大引強,跑出產群發展加速度。把項目投資的“賽場”作為能力作風建設的“練兵場”,推動干部在一線“墩苗”磨練、競先領跑。一是突出全員參與。堅持“走出去”招商與“請進來”考察相結合,高頻次開展招商活動。上半年,縣“四大家”領導帶隊外出考察24次,參加省、市招商活動6次,全縣32支招商隊伍及時捕捉投資熱點,不斷增強招商引資工作的主動性、前瞻性和精準性。全縣招商簽約項目62個,協議總投資539.38億元。二是突出延鏈補鏈。把發展支柱產業作為壯大經濟實力的重要途徑,圍繞“一主三大四優”產業體系,鏈式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構建鏈主拉動、配套跟進、集群發展的產業梯隊和發展格局。上半年,全縣圍繞循環經濟產業簽約項目9個,協議總投資106.3億元,圍繞紡織產業引進下游加工及配套項目12個,協議總投資13.7億元。三是突出頭部企業。把頭部企業作為招引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盯全國知名企業、頭部企業、產業鏈中高端企業,有針對性開展對接爭取,今年以來先后吸引中國鋁業、天能集團、人民控股等一批國內500強企業來房洽談合作,成功引進中潤錦綸、中錦尼龍、申鷺達衛浴等一批投資3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落地,形成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
聚焦招才引智,匯聚產才融合新動能。堅持“人才強縣”戰略,勠力同心、攜手奮進,在人才招引中彰顯能力、體現擔當。一是加速打造一流平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優化頂層設計,先后出臺《柔性引才實施意見》《人才新政10條》,在吸引人才集聚、優化發展環境、發揮人才作用等方面進一步強化政策激勵。主動對標全省各縣市區人才政策最高標準,單列100名事業編制用于人才周轉,激發人才發展“一池春水”。二是加速引聚一流人才。借力“最強大腦”發展“院士經濟”,先后舉辦“院士專家房縣行”活動4次,由鄧子新院士牽頭,21名院士和200多名專家來房傳經送寶。實施“人才在外地,科研為房縣,項目在異地,產業在房縣”的“飛地模式”,每年投入科研經費2000萬元,與上海博士團隊共建“生物醫藥飛地聯合研發中心”,為房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加速營造一流生態。緊盯人才當下最為關心的生活保障訴求,籌措人才公寓500余套,列支專項資金3000余萬元,設立“一站式”人才服務窗口,為來房人才及家屬提供住房、社保、醫療、就業、入學等全方位保障。上半年共為18名骨干教師及4名企業高端人才安排入住人才公寓,確保高層次緊缺人才“留得住”。
聚焦創優環境,構建營商保障新格局。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推動服務再優化、發展再提升,持續擦亮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區“金字招牌”。一是強化服務保障。做好項目招引“后半篇文章”,落實項目建設“五個一”機制和“首席服務官”制度,扎實開展包項目、看建設進度、促要素保障等“十包十看十促”活動,持續推進“一企一策”“門診辦公”,為項目建設提供全周期服務保障。上半年,縣“四大家”領導帶頭下基層1618次、走訪企業700余次,收集解決問題273個。二是強化政策保障。圍繞打造“全省前列、全市一流”營商環境目標,出臺優化營商環境“黃金32條”,全面落實“非禁即入”政策,推動“證照分離”改革。嚴格落實凡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及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一律約談等“四個一律”措施。上半年,全縣新增市場主體6726戶,新增企業1438戶,增幅全市第一。三是強化要素保障。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工作機制,整合水、電、氣、網等用能單位部分職能,搭建房縣用能(水電氣網)聯動報裝平臺,實現一鍵報裝即“四通”,全力為項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暢通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加快破解制約重點項目建設用地用水用林等突出問題,推動項目快落地快建設,早投產早達效。上半年,全縣開工項目158個,完成投資110.4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