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張貞林 實習生 王昱林 報道:俗話說,“一根玉米須,堪稱二兩金”。如今又到玉米成熟季,除了能吃到鮮嫩的新玉米,新鮮的玉米須也一起來了!它到底有啥作用,會被人們稱為“寶貝”?記者就此采訪了國藥東風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李繼端。
玉米須可利水除濕
李繼端說,玉米須是一味神奇的中藥材,既有廣泛的療效,也可以食療。明代《滇南本草》記載:“玉米須,性微溫,味甜,入陽明胃經,具有寬腸下氣之效。”如今,玉米須還被《中國藥典》收錄。
中醫認為,玉米須具有清肝利膽、利水消腫等作用。如果出現小便偏黃偏熱,排尿又不是很通暢的情況,可以用玉米須煮水喝,有利濕祛熱的作用。
和其他苦寒利濕的中藥不一樣,玉米須的味道是甜的,而且藥性平和,喝了不傷胃?,F代醫學研究表明,玉米須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多糖,此外含有種類繁多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及抑菌等作用,可用于心腦血管、泌尿系統等疾病的治療。
四類人適合喝玉米須茶
哪些人適合飲用玉米須茶?
血糖升高者。糖尿病屬于中醫中的消渴范疇,自玉米須作為藥用以來,就一直被認為是可以消渴。臨床和實驗研究也證實其具有較為顯著的降血糖作用,程度輕的可以長期單用煎湯茶飲。
肥胖人群。中醫有“胖人多痰濕”的理論,認為肥胖、高脂血癥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過食、多食肥甘厚膩。因此,在控制飲食的同時,清除痰濕是治療高脂血癥、肥胖的重要途徑。玉米須雖沒有顯著的祛濕化痰作用,但其顯著的利尿除濕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脂減肥。肥胖人群可飲用玉米須茶。
血壓升高者。在現代醫學中,利尿降壓是治療高血壓的有效途徑。玉米須雖然沒有平肝陽的作用,不能直接降壓,但通過利尿,配合其他降壓藥的應用,能起到輔助降壓的作用。它的用法很簡單,取干玉米須30克或鮮玉米須50克,煮沸后代茶飲。
腎臟病蛋白尿患者。國醫大師岳美中教授和朱良春教授在臨床實踐中,都有使用玉米須治療慢性腎炎、消除蛋白尿的經驗報道。朱良春的用藥經驗是:用玉米須干品100克,加水1200毫升,小火煎煮半小時,約得500毫升湯液,分4次喝完,這是一天的用量。堅持3—6個月,可使尿蛋白減少或者消失。玉米須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引起的腎臟損傷和腎炎都有治療作用,但藥性平和,起效慢,要堅持服用。
“玉米須甘甜平淡,有清熱利尿等作用,且又比較容易得到。我們可以采集來當茶喝,既有養生作用,又有保健功效,是一味保健良品。”李繼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