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張貞林 報道:近日,“周潤發跑步摔傷肋骨”的消息引發關注。原來,68歲的周潤發在參加香港大學的一場講座活動時透露,參加講座的前一天,他在跑步時不慎摔倒,導致手掌被地上的石頭劃破,肋骨也出現骨裂,呼吸時會因牽扯傷處而疼痛。作為一位堅持長跑數十年的跑步愛好者,此次受傷讓他不得不遵醫囑,暫停跑步兩個月。
40歲后,骨骼進入“斷崖式”衰老期,骨量一直在下降,不能像以前那樣不怕摔、不怕碰了。發表在《體育與科學》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文章《人體骨量變化研究發展》指出:從出生到20歲,骨量是隨著年齡明顯增加的。30—40歲是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的時段,骨骼生長處于相對平衡狀態。而40歲之后,人體就開始慢慢丟失骨量,尤其是女性絕經后,丟失更快,可以說這個時期是直線下降,骨骼開始“斷崖式”衰老。隨著骨質流失加重,嚴重的會出現脆性骨折,輕微一碰就折了。
所以,過了40歲,骨骼的養護顯得非常重要。如何應對骨骼衰老?太和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徐圣康介紹,有6個方面需要注意。
少吃重口味食物
徐圣康介紹,中老年人盡量不要抽煙或是喝酒,更不要喝濃茶以及其他刺激性的飲料,攝取太多辛辣以及含有草酸過多的食物。這些不良生活方式會影響鈣元素的吸收,不利于骨健康。此外,還要注意低鈉飲食。
保證鈣元素的攝入
徐圣康介紹,日常膳食要注意攝入含蛋白質及鈣量比較高的食物,比如牛奶、水產品、肉類、適量的豆制品。此外,維生素 D利于人體鈣的吸收,而維生素 D在日常所見的蔬菜水果中含量有限,菌類食物、雞蛋黃、深海魚類中的維生素 D含量較高,可以多吃一些。
堅持有氧運動
徐圣康介紹,中老年人切記不要進行劇烈運動,推薦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還可以參與一些娛樂性的體育活動。
適當曬太陽
徐圣康指出,適當的戶外運動既能曬太陽增加維生素 D的攝入,又有益于骨骼肌肉的健康。但是,曬太陽時要注意,不要涂防曬霜,要保證充足的陽光照射,照射時間保持20至30分鐘即可,并非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40歲后測個骨密度
徐圣康建議,40歲后就要開始查骨密度,初步篩查可做手、腳部位的超聲檢查,但這個檢查不能診斷是否患病,只能提示是否有低骨量的風險。如果要進行診斷,需進行雙能 X線吸收檢測法,檢測椎體和髖部的骨密度。
不慎摔倒記得用手撐地
“老年人在生活中要盡量避免摔倒,如果不慎摔倒,記得用手撐地。”徐圣康提醒,如果老人不慎摔倒,切記有一個正確姿勢,一定要用手撐著地,盡量將摔倒后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跌倒時通常會發生兩種情況,一種是臀部著地導致的股骨頭骨折、髖部骨折或腰椎壓縮性骨折;另一種是用手撐地導致的手臂骨折。如果跌倒的時候坐到地上,支撐點落在臀部,易導致腰椎壓縮性骨折;如果摔倒時用手撐地,往往損傷的是腕關節,頂多導致尺骨遠端或橈骨遠端骨折。這種手臂骨折在護理上不需臥床,康復訓練也容易做,更不會發生致命的并發癥。”徐圣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