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整治造謠傳謠、網絡暴力……2023清朗行動要點速覽
3月28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牛一兵等介紹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2022年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萬條,處置賬號680余萬個】
去年,國家網信辦組織開展13項“清朗”專項行動,取得了良好效果。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萬條, 處置賬號680余萬個,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解散關閉群組、貼吧26萬個,關閉網站7300多家,有力維護網民合法權益。
【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整治9方面問題是重中之重】
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開展一系列專項整治,其中9方面問題是重中之重,具體包括:整治“自媒體”亂象;打擊網絡水軍操縱信息內容;規范重點流量環節網絡傳播秩序;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整治生活服務類平臺信息內容亂象;整治短視頻信息內容導向不良問題;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網絡戾氣;整治春節網絡環境。
【重拳整治“自媒體”造謠傳謠、惡意炒作等突出問題】
“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重拳整治“自媒體”造謠傳謠、惡意炒作、假冒仿冒、違規營利等突出問題,并力爭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
一是督促平臺健全“自媒體”賬號管理體系,嚴格落實法律法規要求,優化“自媒體”賬號注冊、運營、關閉等全流程的管理細則,并及時向社會公開,引導“自媒體”從業者做好自我管理,生產優質內容,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
二是強化“自媒體”賬號專業資質認證管理,對于從事醫療、司法、教育等專業領域信息內容生產的“自媒體”,從嚴審核認證材料并專門加注標識。對于無資質發布專業信息和假冒仿冒黨政軍機關、事業單位、新聞媒體的“自媒體”,明確管理底線,保持高壓嚴管態勢,力爭讓假冒仿冒的“自媒體”無處遁形。
三是嚴格規范“自媒體”營利行為,指導網站平臺建立健全“自媒體”粉絲數量管理、營利行為監管等制度機制,將“自媒體”營利收益與信息內容合規情況深度綁定,決不允許“自媒體”靠發布傳播謠言、有害信息、虛假消息破壞網絡生態,博取流量、增加粉絲、攫取經濟利益等等。
【全面查處實施水軍活動工具,嚴懲違規賬號及背后主體】
今年網絡水軍治理重點聚焦網絡水軍操縱信息內容問題,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整治:
一是阻斷招募推廣渠道。將繼續和網站平臺一道,對水軍操縱信息進行治理,加強內容攔截處置,打掉水軍容易聚集的群組版塊。提醒廣大網民不要為所謂的“兼職”迷惑,而實質上充當了水軍。
二是全面查處實施水軍活動工具。今年將從嚴整治,對性質嚴重的平臺,要堅決關閉。
三是嚴懲違規賬號及背后主體。賬號是水軍操縱信息內容的主要載體,對于惡意蹭炒熱點、刷轉評贊數據的水軍賬號,將從嚴處置、堅決關閉。對于組織水軍的公司、MCN機構,一經發現將列入黑名單,禁止這些公司或者MCN機構從事和網絡有關的活動,涉及違法犯罪的,將移交有關部門。
四是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不斷提升網站平臺對抗機器人水軍的技術手段,查處批量養號、“僵尸”賬號等問題,完善榜單、話題、異常流量的測評機制,加強同質化文案識別處置,有效防范遏制水軍操縱信息內容等問題。
【全面打擊傳播以丑為美、以恥為榮、損人利己、好逸惡勞等短視頻】
專項行動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全面清理通過偽造場景、編撰細節、虛構經歷等手法擺拍制作的導向不良、誤導公眾的短視頻。二是全面打擊傳播以丑為美、以恥為榮、損人利己、好逸惡勞等挑戰人民群眾認知底線,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的短視頻。三是全面整治傳播錯誤的事業觀、婚戀觀、金錢觀、歷史觀、民族觀等,有錯誤內容、負面內容的短視頻。
【依法依規處置網上涉企業家的六大類侵權信息】
今年,國家網信辦準備開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 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具體開展三方面治理工作:一是依法依規及時處置網上涉企業的六大類虛假不實信息,具體包括捏造事實、主觀臆斷、歪曲解讀、惡意關聯、蓄意炒作和翻炒舊聞等。二是依法依規處置網上涉企業家的六大類侵權信息,具體包括泄露個人隱私、詆毀侮辱謾罵、虛構私生活話題、關聯炒作負面新聞、捏造違法犯罪事實、違規使用姓名肖像等。三是嚴厲打擊網上惡意損害企業和企業家形象聲譽,甚至從中牟取非法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
【緊盯短視頻平臺、熱搜熱榜等重點流量環節,壓實平臺主體責任】
聚焦網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將開展“清朗·規范重點流量環節網絡傳播秩序”專項行動,緊盯短視頻平臺、熱搜熱榜等重點流量環節,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全面清理違規采編發布的新聞信息,全面排查處置違規賬號,堅決守住網上新聞信息規范有序傳播的重要關卡。
【及時發現處置侮辱、誹謗、威脅等網絡欺凌行為,保護未成年人】
今年將重點抓好管內容和管平臺兩方面工作,用好青少年模式這一保護工具,全面強化治理力度,體現保護溫度。
一是繃緊違規內容高壓線。深入整治涉未成年人淫穢色情、暴力血腥、迷信賭博等問題,嚴防以隱形變異的形式傳播擴散,集中清理宣揚炒作炫富媚富、不勞而獲、低俗庸俗等不良導向內容。及時發現處置侮辱、誹謗、威脅等網絡欺凌行為,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隱私的欺凌視頻擴散傳播。嚴厲打擊“隔空猥褻”、誘導自殺等違法犯罪活動,會同相關部門落地查人、決不手軟。
二是守住專屬平臺安全底線。對于未成年人使用的學習類APP、兒童智能手表、平板電腦、早教機等,督促平臺強化應用上線、內容發布等前端管理,加強功能安全風險評估,禁止出現各類違法不良內容,不得借游戲闖關、購買虛擬物品等名義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消費。對違法違規的軟件和設備,該處罰的處罰、該下架的下架,公開曝光、形成震懾。
三是筑牢青少年模式保護防線。青少年模式上線以來,在幫助未成年人減少網絡依賴和不良信息影響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仍有一些瓶頸問題亟待解決。今年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在豐富分齡內容的同時,對時間和功能進行科學限定,把使用難度降到最低門檻,讓模式真正成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保護盾”。同時,國家網信辦將會同相關部門對青少年沉迷短視頻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堅決遏制網絡戾氣,整治網絡暴力】
網暴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家網信辦去年11月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從解決問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有效舉措。據初步統計,《通知》下發以來的四個月,網暴信息清理攔截達到2875萬條,陌生人不良私信日均下降48%,預警防范了377起熱點事件可能出現的網暴風險。
在網暴治理過程中,也發現和網暴相伴相生的是網絡戾氣,相較于現實社會虛擬空間的隱匿性,網絡淡化了人們的言行責任感,更容易出現口無遮攔,也會導致網絡戾氣。網絡戾氣會導致不友善言論集中扎堆出現,對網暴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同時,網絡戾氣也會使一些網民肆無忌憚、惡俗黑話不斷,影響社會情緒,污染網絡環境。整治網絡戾氣既包括對網暴本身的整治,也要改變導致網暴存在的網絡環境。主要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嚴管評論區。評論區是大多數網民參與互動的主要環節,也是網絡戾氣容易集中出現的場所。要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加強評論區管理,同時壓實賬號主體責任,對其所發信息內容的跟帖加強管理,對未做好跟帖評論管理的公眾賬號和平臺都會采取必要措施。
二是整治直播PK環節問題。PK環節也是容易出現戾氣的主要環節,我們嚴肅查處一些主播在PK環節散發的戾氣,查處逞勇斗狠、互撕攻擊、謾罵吐臟等行為,針對部分主播逃避監管,借小號實施的惡俗行為,將對其所有賬號采取統一處置措施,情節惡劣的將納入黑名單。
三是處置網絡戾氣集中版塊。深入排查貼吧、頻道、圈子、超話、小組等環節,對違規版塊進行整改,必要時采取暫停更新、解散關閉等措施。同時,對這些版塊管理員賬號也要進行處置,堅決遏制網絡戾氣。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也不是矮化道德標準的地方。請廣大網民文明上網、文明用網,共同打造“清朗”網絡空間,維護我們幸福的網上家園。(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