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輪回,半個世紀后,張正菊終于找回了那種感覺。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已經加高的丹江口水庫大壩像個謙遜的老人,巍然矗立在大江之上。江水,不時拍打她的胸脯,濺起一朵朵浪花;浪花曼舞,還伴著輕輕的音樂;音樂與春風,與夕陽的光輝揉在一起。
-
保護一江清水,就是保護十堰人的命根子
12月12日,是歷史永遠銘記的日子。3年前的今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十堰是名副其實的“北方水井”。一庫清水惠及京津冀豫沿線5300多萬人民。3年間,中線工程不間斷通水,已安全供水1096天。
-
3年逮捕68人,依法查辦77人...為了這件事,十堰動真格了
2015年1月至今,全市檢察機關依法批準逮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35件68人,提起公訴205件285人。依法查辦生態保護和環境監管中貪污賄賂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瀆職犯罪案件60件77人(其中貪污賄賂犯罪35件44人,瀆職侵權犯罪25件33人)。
-
省政府新聞辦為十堰辦專場發布會,52家媒體參加 所為何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三周年,累計向北方供水114.25億立方,惠及京津冀豫5320多萬居民,其中河南受水40億立方,占37%,受益人口1800萬;北京受水30億立方,占27%,受益人口1100萬;天津受水24億,占22%;河北最少,占12.9%。
-
官方民間攜手共同守護一庫清水 十堰首批“民間河長”上崗
目前,組織方已招募除學生團體以外的“民間河長”80余人,覆蓋公務員、企業員工、教師、個體戶等各個行業。經過多次培訓后,項目團隊已開展了20余次環保調研,向有關部門反饋30多處環境問題。
-
人民日報: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3年供水超百億方
記者從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獲悉:截至10月底,2016—2017年度的調水任務已經超額完成,同時丹江口水庫水質保持穩定,部分支流穩中趨好。3年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向北方供水108.578億立方米。
-
新華網:問渠哪得清如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觀察
記者近日在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采訪發現,丹江口庫區的產業也在悄然“改道”綠色方向:關停污染企業,盤活山水生態資源大做“山水文章”,生態經濟有了新發展方向,“青山綠水”正在換來“金山銀山”。
-
中新社: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三周年 受益人口超一億
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三年來,工程安全平穩運行,輸水水質全線達標,在保障受水區居民生活用水,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庫區和沿線治污環保,應急抗旱排澇等方面,取得了綜合效益,東中線受益人口超過一億人。
-
國際在線: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迎來三周年紀念日
南水北調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規劃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分別從長江的上中下游取水,分三路向西北、華北、華東等地區供水。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
-
央廣網: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三周年 惠及1億多人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今天全面通水三周年。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通報,通水以來,東中線工程水質穩定達標,下一步,將謀劃好后續工程建設,開展東線后續及西線工程研究。
-
河南日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三周年 同飲一江水 共筑中國夢
2014年12月12日,一代偉人的雄奇構想終于變為現實,亙古南流的丹江水開啟了北送京津的新征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三年來,有效緩解了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困局,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日漸顯現,在廣袤大地書寫著一部彪炳史冊的治水新史詩。
-
湖北日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三年 十堰查處破壞環境案205件
調水以來,十堰牢記“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使命,該市司法機關充分發揮懲治、預防、監督、教育、保護等職能作用,注重刑事、行政、民事三重保護,注重司法、行政、社會三方聯動,嚴懲破壞環境資源犯罪。
-
環球時報:南水北調中線通水近三周年“南水”是否清澈依舊?
如今,中線工程通水近三年,“南水”是否依然清澈如初?能否放心飲用?水源地環境又如何?帶著這些疑惑,環球網記者走訪了中線重要的水源地河南南陽、湖北十堰和水源涵養地陜西安康,尋找答案。
-
大河報: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即將滿三年 已累計供水40.25億噸
截至12月5日,全省累計有33個口門及14個退水閘開閘分水,向引丹灌區、59座水廠、3座水庫及14條沿線河流供水補水,累計供水40.25億噸,占中線工程供水總量的38%。供水目標涵蓋11個省轄市和2個省直管縣(市),實現了規劃供水范圍全覆蓋,受益人口達到1800萬人。農業有效灌溉面積115.4萬畝。
-
新華社: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三周年 累計向北供水108億方
今年漢江流域結束連續5年的干旱,遭遇罕見秋汛,這給丹江口水庫蓄水帶來利好。目前,2017年至2018年度調度水量計劃已經獲得批復,明年陶岔調水水量將有所增加,新的年度北方四?。ㄖ陛犑校⒑鹊礁嗟そ?。
-
國新辦網站:湖北舉行十堰市“調水三周年”新聞發布會
2月12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十堰市‘調水三周年’新聞發布會”,十堰市副市長趙哲、十堰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吳芳、十堰市環保局副局長胡坤軍出席發布會介紹近年來十堰市服務南水北調、呵護一江清水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
中新社: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分水量108億立方米
隨著南水北調水進京,多年來超采嚴重的密云、懷柔、順義水源地,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得到遏制。通過南水北調水試驗性回補北京市密懷順水源地,補水效果顯著,應急水源地水位最大升幅達17.13米。
-
新華社: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斷面全年保持Ⅰ類及以上水質
隨著2016至2017年度調水計劃的超額完成,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水源地水質保護較上年度繼續提高。通過對陶岔渠首樞紐供水水質的實時監測發現,2016至2017年度全年水質均符合或優于Ⅰ類水質標準,供水水質保持平穩達標。
-
央視:南水北調東、中線累計輸水135億方 相當于945個西湖
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三年來,工程安全平穩運行,輸水水質全線達標,在保障受水區居民生活用水,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庫區和沿線治污環保,應急抗旱排澇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社會、經濟、生態等綜合效益。
-
光明網:南水北調中線三周年累計調水超百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水質各項指標穩定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Ⅱ類標準。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的監測數據顯示,使用南水后自來水硬度由原來的每升380毫克降至現在的每升120至130毫克;北京全市地下水平均埋深同比上升0.53米,應急水源地水位最大升幅達17.13米。
-
中國環保在線:逾百億方南水潤澤北國 南水北調打造黃金水脈
南水北調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受水區供水格局,改善了城市用水水質,提高了沿線40多座城市的供水保證率,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人。對城市居民來說,喝上南水的感受是甘甜,水垢少。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中線受水區水質明顯改善。
-
求是網:鄂竟平:不斷促進南水北調事業取得新發展
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運行也在這一歷史性進程中發揮了應有作用。工程建設質量可靠,運行平穩安全,確保了一渠清水北送,為受水區提供了優質水源,保證了京津等城市供水安全,同時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有效遏制了工程沿線城市地下水下降的趨勢,改善了當地水生態、水環境,發揮了巨大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
澎湃新聞:用中國智慧構筑中華水網——南水北調工程影像紀實
攤開中國地形圖,你可以看到,西高東低的“三級階梯”狀地形孕育了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如今,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讓江河“握手”,縱橫聯合,在中華大地編織著“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大水網。
-
長江商報:南水北調中線3年“送”95個東湖水
3年來,漢江水源源不斷潤澤北方大地,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使得沿線受水區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新鄉、保定等18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改善,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達5320萬人。
-
河北日報:讓南水發揮更大效益——寫在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三周年之際
河北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省份。三年來,南來的江水通過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進入千家萬戶、用水企業,既改善了群眾生活,也促進了企業發展。近日,記者到石家莊、滄州、保定、衡水等地,感受南水所帶來的變化。
-
長城網: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三周年 四百萬石家莊市民受益
“以前我們都是買桶裝水沏茶喝,自從今年用上了石家莊市東北地表水廠的長江水,燒出來的水沒有什么水垢,泡茶也比以前味道好多了?!逼綍r喜愛喝茶的石家莊市民李大姐談起飲用水水質的變化高興地對記者說。
-
長江商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三年 “送走”半個洞庭湖
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至2017年12月11日,中線工程不間斷通水,已安全供水1096天。截止12月11日8時,累計調入干渠114.25億立方米,累計分水量107.77億立方米。其中,北京市分水29.91億立方米,受益人口1100萬人。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傳部 主辦:十堰日報傳媒集團 出品:秦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