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與一條江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六周年系列報道
專題摘要: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迎來通水6周年。6年來,調水量超過30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6700多萬。在此之際,十堰日報派出采訪組,深入庫區采寫了“一滴水與一條江的故事”系列報道。稿件先后被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時代、中國警訊、鳳凰新聞、百度新聞、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新浪新聞、一點資訊、網易新聞等眾多媒體刊發轉載,引起廣泛關注。本網特將系列報道專題歸納,與廣大網友共饗。
18.2萬人十堰人,因南水北調工程揮別故土。為國家讓路,他們漸行漸遠。他們中,不乏搬了三、四次家的移民,一個簡單的“搬”字,凝聚他們對家園的不舍,但更多的則是對國家、對大局的支持。他們的每一次遷徙,都跟水或者南水北調有關。
-
一滴水一條江⑥——十堰市:生態扶貧綠了山頭富了百姓
好山好水好風景。通過養山護山、生態治水、產業轉型、全域旅游,十堰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轉化為現實圖景,走出了一條護水與興水并舉、環保與富民共贏的生態發展之路。[詳細]
-
一滴水一條江⑤——劉洪軍:從拍鳥到護鳥,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
30多年來,劉洪軍的足跡遍及十堰及周邊的山山水水,累計拍攝鳥類圖片近30萬張,拍攝鳥的種類達26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火烈鳥,領巖鷚、栗背巖鷚、藍鵐、黑頭奇鹛等,均是他首次發現的。[詳細]
-
一滴水一條江④——肖安山:小小船兒江中游,水面垃圾清理走
江面上,一個細小的白色影子闖進了視野里,遠遠地,肖安山就開始減速,順著水勢讓清漂船緩緩上行,走到跟前時發現那是一只白色塑料袋。"見到江面上有垃圾不撿起來,心里總是不得勁。有時候做夢都是在江面上撈垃圾。"停車、放搖臂、等待,塑料袋順著水流飄進了履帶里,抬臂、加油,清漂船又歡快地呼嘯起來。[詳細]
-
一滴水一條江③——暢軍慶:探索新路徑,生態治水引美麗蝶變
“我做了36年治水工作,這五條河像我的五個兒子一樣,哪一個兒子生病當父親的心里都非常難受。我一定會盡自己努力讓他們健健康康?!鞭淦鹨慌跚宄旱暮铀?,暢軍慶動情地說。[詳細]
-
一滴水一條江②——胡值朝:當好守林人,此心安處是吾鄉
飲水當思源。碧水從何而來?秦巴帷帳,渝陜界梁。十八里長峽內古樹參天,翠竹成林。流泉飛瀑比比皆是,一峽兩巖白練飛空,清流蜿蜒奔瀉,銀珠飛濺,進堵河,入漢江,一路向北,潤澤北方大地。[詳細]
-
“一滴水一條江”①——王忠啟:軍魂守綠水,忠誠護青山
1973年6月,王忠啟從部隊復員,還帶回了一筆退伍補助金。返鄉后,他被安排到鄖陽區南化塘鎮長新公社任民政員,兼任樓房溝村民兵連長。彼時,庫容達101.2萬立方米的長新水庫正在建設,王忠啟率領民兵突擊隊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工地中。[詳細]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十六期——漢水奔涌千里抵京 流入千家萬戶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十五期——明渠轉暗管 漢水地下穿行進北京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十四期——清澈漢水成天津城市供水“生命線”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十三期——漢水來了,白洋淀“活”了!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十二期——水長情更長,修壩人后代帶頭惜水節水!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十一期千年大計筑偉夢 南水北調潤雄安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十期漢水在此一分為二,5年向京津供水97億m3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九期護水巡邏,守好清甜漢水永續北上!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八期漢水助力滹沱河生態修復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七期碧波滋潤古城安陽 紅旗渠有望喝上漢水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六期漢水穿越焦作城 半城青山半城水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五期漢水穿黃奔涌向北:穿黃工程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四期天下第一渡:沙河渡槽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三期埡口開窗過大江:方城埡口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二期千里干渠第一跨:湍河渡槽
-
《碧水情深·重走調水路》第一期漢水北送的取水口:陶岔渠首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傳部 主辦:十堰日報傳媒集團 出品:秦楚網